【医院公告】

党群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党群建设

三代从医妇幼情

发布时间:2022-01-24 发布来源: 作者:admin
  屈指算来,我在保健院已经整整工作了30年。如果从我的家庭算起,保健院的诞生和发展则贯穿了我的生命全过程。
  我的外婆叫嵇海澜,毕业于上海美国基督教红十字医护学校。时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专业的我的外公王恩波,也在上海同仁医院骨科工作。由于学习和表现出众,校方保送我外婆去美国深造,这对我外婆和外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嵇海澜和丈夫王恩波
  当时的南阳,医疗条件极差。尤其是没有一家专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医疗机构。妇女生孩子全靠旧法接生,由此导致的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破伤风,夺去了众多母亲和孩子的生命。面对这个落后的现实,我的外婆和外公毅然拒绝了出国机会和在上海的工作,于1935年一起回到南阳创办了家乡第一座专为妇女童服务的“民生医院”。
  采用新的科学方法接生的民生医院,使广大妇女生孩子时再也不像“过鬼门关”。外婆热忱的服务和精湛的医术也迅速获得了民众的广泛赞誉。比如外婆为了让产妇免受开刀之苦而独创的“转胎术”,全靠手力调节的臀位外转术、被人们誉为“神奇”。据同行的长辈们回忆,经我外婆和同事们接生的产妇,98%以上不会发生会阴破裂。
  
  1952年成立公立南阳市第一保健站时,我外婆和民生医院的房间设施都加入了新成立的这家医疗机构,成为首位负责人。其不仅是为民服务的热情和医术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得到更好的体现和提高,而且在我外婆的感染下,全家两代人中有十多人也都投身到了医疗行业。
  
  我的母亲王锦民在医校毕业后也参加了保健院的工作,许多人评价,母亲在热情对待病人和医疗技术上,继承了我外婆的优良传统。我和我妺张岚在医学院校毕业后,同样到了保健院工作。长辈们在幼年就给我们留下的良好师范,也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俩。
  
  
  80年代末,医院从80年代初的一栋三层小楼和不足一百号人员,发展到现在由八层主楼围合的科室和设备健全的整洁院区,整个医疗队伍也已经壮大到三百余人。保健院的名称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虽变更为卧龙区妇幼保健院,但其在南阳妇幼保健领域的号召力依然领先。我想,这里面应该是有种精神始终激励和推进着医院的发展。就比如我听闻冬天时我外婆为啥和衣而睡?那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到病人面前。
  
  文化路院区住院楼
  
  雪枫路建设中的住院楼
  
  分院新址鸟瞰图
  作者 外联部 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