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中央将其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
云贵行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叮嘱:“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党中央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聚焦主题、简约务实地组织好学习教育,不要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本身就是八项规定要反对的。”
反对什么、支持什么,从徙木立信始、以建章立制实、到蔚然新风成,再到久久为功抓。
全国上下已经行动起来。要明晰下一步怎么干、怎么做,不妨从新时代的实践中找方向。“我看,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早在八项规定实施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有思考。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数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环环相扣,渐次推进。频度之密、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放眼百年党史都不多见。这次的学习教育,是作风建设的接续,是百年党史的传承。
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较真碰硬,毫不含糊。针对调查研究、新闻报道、干部住房、办公用房、公务接待、楼堂馆所、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礼品礼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项一项抓。只有具体,才能深入。
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
绳锯可断木,滴水能穿石,久久为功靠的是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列有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议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修订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都纳入其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
对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党中央也常常督促、处处对照,“时时放心不下”。建党百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在中央八项规定展板前停下脚步:“现在这里面的8条,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做得都不错,还是要反复讲、反复抓……”2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这是连续第137个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从新时代的波澜壮阔,我们汲取了智慧、收获了答案。
是层层加码,还是实事求是?
“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如果脱离了实际,最后是难以长久坚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八项规定落实之初,就明确了原则。
是畏手畏脚,还是干事创业?
干净干事的恪守与大胆干事的闯劲并非对立关系,严并不是“管死”,而是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进一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书记强调:“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是浮光掠影,还是标本兼治?
风化俗成,以文润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新时代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只见公仆不见官”,这些叮嘱,具象到一个个楷模、英雄,具象到干部的正确政绩观:“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
是踽踽独行,还是并肩同行?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作风建设,徙木立信,意义远不止每日三省吾身的个体体现,也不止于一个群体的“一篙不可放缓”“一滴不可弃滞”,而是更广泛力量的汇聚,加入到同向同行的队伍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好风气望之无形,却润物无声。甘肃兰州市一名干部40岁时患上脂肪肝。进入新时代,他的脂肪肝慢慢消失了。他感慨道,“自从有了八项规定,自己‘解脱’也‘解放’了,陪酒喝酒时间少了,回家陪家人时间多了,体育锻炼时间多了,读书学习时间多了。”
灯火万家见党风政风。今天,广袤祖国大地处处静谧祥和的万家灯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映照,又何尝不是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的折射呢?
伟大实践孕育时代新风,时代新风促进伟大事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