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37703777
0377-63136398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预防手段针对性强且效果明显的癌症。中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两癌”筛查项目,覆盖率至今仅30%左右,HPV疫苗于2016年进入国内,当前,中国面临疫苗接种率低、人们预防意识不足、确诊后治疗不及时等问题。
2020年11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到2030年希望完成三个目标: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时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的筛查;90%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现在就必须行动起来,刻不容缓。
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
宫颈癌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导致。HPV是世界范围内非常常见的一组病毒,共有200多种类型。HPV的高危型有14种,其中16和18型是导致大多数HPV相关癌症的亚型,具体来说,这两种亚型的持续感染导致了我国84.5%的宫颈鳞癌。绝大多数年轻女性的HPV感染会在1~2年内自行清除,只有大约10%的感染会持续存在,然而,HPV的持续感染常常在5年内便可发展到宫颈癌前病变,从这一阶段进展到宫颈癌阶段,则需要10~20年的时间。因此,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治疗,能够很有效地防止病变进展成为宫颈癌。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预防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当属接种疫苗,这种手段也在预防医学中被称为“一级预防”。2006年,HPV疫苗的问世,宫颈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用疫苗预防的癌症。根据其可以预防的HPV亚型数量不同,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不同价别的HPV疫苗。已上市的HPV疫苗除抗原外,所含佐剂类型也有所不同,其中创新佐剂的应用可使HPV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比较高,且下降缓慢,数学模型推测在接种20年后,甚至50年都是有效的。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二价、四价、九价的HPV疫苗在免疫原性以及预防16、18型HPV相关宫颈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别,都可预防大多数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这些疫苗的制备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用假病毒颗粒抗原来激发免疫反应,但是选用的佐剂不太一样,比如含创新型佐剂的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会高一些,也会更持久,但是几款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好。
宫颈癌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是青少年
自2006年HPV疫苗问世以来,目前全球共有107个国家已正式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由于当前HPV疫苗价格较高、供应不足,且公众接种意识较低、缺乏适宜免疫接种策略等多个原因,中国尚未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接种HPV疫苗的最佳年龄段是多少?专家介绍,很多国家的免疫规划中,HPV疫苗的接种年龄在9-14岁之间,划定年龄段的办法是了解自己国民女性开始性行为的平均年龄,然后往前推一点。中华预防医学会《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建议,中国HPV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3~15岁女孩。一方面,因为这个年龄段大多数青少年尚没有性行为,几乎没有可能感染HPV;另一方面,在疫苗临床试验中也观察到,小于15岁的青少年接种疫苗后,激活的抗体水平要比成年人高出两倍以上,免疫保护效果更好。
守护成年女性宫颈健康,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双管齐下!
对于有性生活的成年女性,HPV疫苗依然有积极意义。对于这一群体,不要由于纠结价型而等待不采取行动。相关研究显示,感染HPV病毒又清除后的女性,接种疫苗之后仍有较好的保护效力;另一方面,即便真的感染了,或者此前感染过,虽然疫苗保护效果打了折扣,也依然能够预防未来的感染,再加上免疫水平会随着年龄下降,因此,接种疫苗,越早接种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无论接种的是几价疫苗,也不能涵盖所有型别的HPV病毒感染。因此,全世界专家都推荐成年女性,尤其是30岁之后,无论有没有接种HPV疫苗都要进行定期筛查,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守护成年女性宫颈健康,专家呼吁:“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