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公告】

医院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医院动态

【叙事护理第四期】小儿科一针见血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5-05-06 发布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9个月的双胞胎女孩乐乐(化名)因反复肺炎入院,体重仅28斤的她手脚布满针眼,月龄小,体质差,近3个月来一直都辗转在各个医院住院、输液、病情反复发作,始终得不到根治。经熟人介绍慕名来到我们科,因“肺炎”收住院。




1

初遇:焦灼的医患对话

图片

                          

第一次接触乐乐妈,是给乐乐做静脉输液操作,我刚拿着操作用品来到孩子面前,还没说话,小乐乐已经开始哇哇大哭,我以为是孩子看到护士害怕,想拿个玩具逗一下宝宝,没想到乐乐妈很不耐烦的样子:“护士,我给你说,我不想在孩子头上输液,看着好恐怖,给我们扎手或扎脚都可以,就头上不行!”我一看小乐妈妈的态度,一边安抚宝宝,一边检查孩子的血管,只见孩子手脚上到处都是针眼,不由得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是输了多少次液呀!实在无从下针。”乐乐妈叹着气说:“我的孩子是双胞胎,体质很差,最近持续2~3个月的时间,一直都在不间断住院输液,吃药,前段时间刚在市某医院住过ICU,出院后又因为肺炎发热在另一医院住院,这才出院三四天,咳嗽又严重了,最痛苦的是输液,每次都要扎2-3针,我们也是经别人介绍来你们医院,我现在一看见扎针,我的心就打颤,不知道哪儿还能扎,不扎还没办法。哎!你能一针给我们扎上吗?如果没把握就让你们护士长来吧!说着开始抹起了眼泪…”面对孩子肿胀的血管和家属的焦虑,我暗自心惊——这是一场技术与信任的双重考验。



2

冲突:当专业建议遭遇信任危机

图片


面对乐乐妈对头皮静脉的强烈抗拒,我并未急于反驳,而是蹲下身仔细检查并安抚道:“乐乐妈妈,你先别急,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孩子小,几经生病,作为家长肯定心力憔悴,您慕名来我们医院,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您,穿刺的位置让我再看看,尽量选择合适的位置、合适的血管,可以吗?”听到我说这番话,乐乐妈还是很坚定的说:“不行,我们不扎头,我怕对孩子有损伤!就扎手和脚!”

孩子的手脚血管早已千疮百孔,而未被使用过的头皮正中静脉却清晰可见。当提出尝试头皮穿刺时,乐乐妈含泪抗拒:“太可怕了!扎坏了怎么办?”我深知,此刻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3

破冰:用专业与共情搭建桥梁

我顶着压力换一种方式尝试与乐乐妈沟通:“乐乐妈妈,你的顾虑我非常理解,但是你先别着急,先听我讲一讲小儿头皮静脉针的优点,小儿头部静脉比手部更为明显,穿刺成功率较高,同时也能避免宝宝看到手部穿刺而出现恐惧或哭闹。而多数宝宝好动,头部静脉穿刺固定比较牢固,能够避免宝宝在输液过程中手脚乱动导致滚针渗水。此外,头皮静脉穿刺更有利于家长看护宝宝,避免宝宝玩耍过度而忘记静脉注射药物,用手抓挠静脉穿刺的针头。现在乐乐年龄小,其实是更适合穿刺头皮静脉的,而且正好小乐有一根未穿刺过的头皮正中静脉,如果您相信我一次,我尽我最大的努力,争取一次穿刺成功,让咱们孩子少受罪,您看可以吗?”

专业术语化作温言软语,终于让焦灼的母亲松了口,语气也缓和了很多:“你说的也在理,如果把留置针穿刺在手脚上,孩子确实避免不了乱动的,那我就相信你一次,但你千万要小心一点!”那一刻,空气里的紧绷感悄然融化。



4

默契:一针见血的团队协作

我和一个同事默契配合,一人轻抚乐乐额角,另一人精准进针。随着回血涌入软管,留置针稳稳固定。这时,小乐妈妈的脸由阴转情,情绪也慢慢的平静下来了:“刚才是我太激动了,没想到你们这么专业,针扎这么好,如果不是你跟我讲述头皮静脉针的优点和穿刺目的,我还要盲目的选择我认为的血管,真要按照我说的,可能会给后续的治疗增添很多麻烦.谢谢你,以后我会好好保护好留置针,全力配合你们的治疗”




5

蜕变:从对抗到托付的信任生长

此后数日,乐乐妈总早早抱着孩子等候在治疗室。她学会用热毛巾保护留置针,轻声细语哄着女儿配合护理。当乐乐因咳嗽减轻,第一次咯咯笑出声时,母亲眼中也闪烁着久违的光芒。出院这天,乐乐妈来到护士站找到我:“小陈护士,我们就要出院了,这几天多亏了你们的照顾,真没想到乐乐这么快就痊愈了,像乐乐这么差的血管,你每次都能一针见血,真是不简单,我们来这治疗真是来对了,不愧是专科医院,技术就是好!”



6

终章:双向奔赴的治愈之光

图片


看到孩子妈妈开心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我的工作虽然渺小,却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沟通是信任的桥梁,信任是医患和谐的基石。小小的静脉穿刺背后是儿科护士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千锤百炼。作为儿科护士的我们也时常在工作中被治愈、被成长、被感动、被滋养。诚然,最好的医患关系是一场真诚的双向奔赴。